当前位置:武汉在线 > 热点关注 > 健康 > 正文

“慢郎中”成“急先锋”,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亮剑”

        2020-03-2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3月4日,新冠肺炎中央指导组召开会议,听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关于新冠肺炎出院病例分析情况及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修订情况等报告,要求及时总结经验,筛选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和药物。

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要求,有关医疗机构要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诊疗方案修订增加了病理改变内容,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也进行了增补和调整,将有利于根据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更加精准地开展诊疗和救治。

“慢郎中”成“急先锋”

多种中药初步证实疗效明显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之间病情不一样,更多的药物治疗方法,能够使医生在查房救治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告诉记者。

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消息,初步证实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颗粒、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等3个中药方剂和3种中成药对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其中,清肺排毒汤作为当前公认的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剂,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

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临床“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截至2月5日,4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214例,3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0%以上。随后“清肺排毒汤”陆续在武汉市内四家方舱医院全面推广使用。

“新冠肺炎属中医‘瘟疫’,清肺排毒汤为内外兼治主方,即外治邪毒之气,又内祛痰湿之邪,兼顾护阳气。其重点是在疏不在堵,凸显给邪气以出路,而不是旨在围堵、对抗、棒杀毒邪。”国医大师张大宁表示,清肺排毒汤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成功使用,充分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尤其是急症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实,中医学既能治未病又能治已病,还能治急症,尤其在新冠肺炎这种人类新发、复杂、传染性强的疫病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全疗程”兼“深参与”

中医药不同阶段疗效获肯定

虽经历着基础疾病多、两次被宣告病危的生死考验,61岁的新冠肺炎患者钱先生最终挺过来了。“中医药治疗贯穿了钱先生的整个病程。”参与救治的湖北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李刚副教授感慨:“根据不同病程的不同病症,我们开具了医院的肺炎2号、3号、4号方,合力将患者拉回生死线。”

事实证明,中医药在广泛参加新冠肺炎治疗,深入介入诊疗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悉,截至3月3日0时,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达到92.58%。其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参与比例分别为91.86%、89.40%。武汉市隔离点当日服用中药比例为96%。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达到99.9%。无论是对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以及恢复期人群,中医药在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恢复肺功能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目前,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的任务依然突出和迫切。 “相对于第六版诊疗方案,第七版中医药疗法整体主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改善。”据刘清泉介绍,这段时间以来,专家组经过研究,将救治方法和药物更加细化,把重点放在如何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上。截至3月3日24时,各地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并治愈出院病例共计88例(武汉55例),其中轻型患者4例,普通型患者44例,重型患者40例。

“第七版诊疗方案中针对危重症患者中医药治疗方案是专家组成员经过长时间跟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形成的经验。”刘清泉表示,特别是近20天以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成立了中西医协同救助专家组,对武汉市各个定点医院的重症病房、ICU进行了巡诊、会诊、查房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和治疗的认识更加深刻。”刘清泉说。

“重疗效”加“钻科研”

中医药突破中药评价科研瓶颈

“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加快药物研发进程,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

“一个新药的研发,离不开临床前动物实验的药理与毒理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崔晓兰表示,此前,缺乏动物模型一直是中药研究的瓶颈,而鉴于细胞实验的结果与活体动物实验的结果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建立适合评价治疗新冠肺炎中药的动物模型,是药理、毒理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疫情发生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第一时间投入抗新冠肺炎的中药药物的筛选评价工作。目前,该所成功构建了适合中药治疗新冠肺炎药效评价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用此模型完成16种药物的评价验证工作。

据悉,该模型已全面用于国家诊疗方案、湖北抗疫一线临床用药及各省诊疗方案推荐用药的紧急评价,并对具潜在价值的上市中成药开展筛选。该模型验证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推荐的系列方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同时验证了湖北及其他各省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咳速停糖浆、复方芩兰口服液、热炎宁合剂、体外培育牛黄、清开灵注射液、金柴抗病毒胶囊、柴银颗粒、咳清胶囊以及苦参碱注射剂等一批已用于临床抗新冠肺炎中成药品种。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可显著减轻模型小鼠肺部炎性损伤、降低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及炎性因子含量、并提高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比例,药效与本次临床疗效相吻合,突破了中药评价缺少动物试验依据的瓶颈。

“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过程,从药学制剂工艺的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中试放大研究,到药效学研究以及安全性评价,各期临床研究,这个程序和西药是完全一致的。”崔晓兰表示,现在只是做了初步评价,发现一些单体成分,或者单体成分形成的药物,对肺部炎症的抑制率非常高,接下来将继续做深入的评价工作。(高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