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在线 > 热点关注 > 娱乐 > 正文

彰显全球发展治理的大国担当

        2021-05-1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解决绝对贫困问题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提供了宝贵经验,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全球发展治理中的大国责任与担当。

  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凝聚全球发展共识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权力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从地缘政治视角看待发展问题,肆意将新兴市场国家推动全球发展的政策“政治化”,严重损害全球发展合作共识。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中国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提出一系列推动全球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案。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平等协商的理念增强治理行为的可行性和透明性,以开放包容的理念打破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以合作共赢的理念打造公正普惠的全球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观,以创新发展增强合作动力,为破解全球经济发展困局开出中国药方;以开放发展拓展合作空间,致力构建多边贸易体制,提振全球发展信心;以联动发展深化合作共识,形成利益共赢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以包容发展增强可持续性,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增强全球发展的共享性和普惠性。遵循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正确义利观,主张多予少取、先予后取、只予不取,维护国际公平公义;用国际合作发展的“公利”强化巩固共同体意识,构建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双赢、多赢、共赢的方向发展。

  坚定促进全球化进程,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走向

  全球化在促进全球发展、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发展鸿沟、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等负面效应,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低迷背景下,这些负面效应增加了全球发展的风险,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民粹主义膨胀泛起,单边主义愈演愈烈,国家主义强势回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积极的全球化意味着参与更加平等、进程更有活力、竞争更加包容、发展更加持续、结果更加共享、文明更加互鉴,特别是要消除全球化进程中蕴含的等级化、不平衡和掠夺性等消极因素,通过公正合理的战略安排和规则体制,修正缺乏节制和规制的全球化模式,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中国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为促进经济全球化持续注入正能量。特别是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把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做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激发全球发展动力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巨大、全球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全球发展增添新动力新能量,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落实,始终贯穿开放包容理念,开放准入门槛,不以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为限,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表现出鲜明的开放特征。以“战略对接”为主要抓手,无论国家大小、社会制度如何,通过开放性协商都能达成适合的发展议程。以“五通”为主要内容,支持自由贸易体制,通过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创新驱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各类创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促进了沿线国家之间科技创新交流和技术对接,打造出富有活力的“创新之路”。多年的建设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全球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同15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成为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世界银行报告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使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能够为超过30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提供帮助,有力促进了沿线国家发展。

  促进发展机制改革,提升全球发展效能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现有全球发展机制存在诸多内在缺陷,也缺乏有效凝聚全球合作、破解发展赤字的充分效能。众所周知,现有全球发展机制大多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建构,它们拥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规则制定权和议程设置权,全球发展议程难以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严重不足。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民主化、公平化进程,助力破解全球发展机制困境。主张通过相应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现有机制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机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创设区域和全球发展新机制,坚定支持金砖机制化进程,提出“金砖+”合作模式,拓展了金砖合作的全球朋友圈,开启了金砖合作的第二个“金色十年”。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融资难的现实问题,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积极充当桥梁和纽带,促进弥合不同机制分歧,通过加强不同机制的沟通协商、对接互补,实现机制功能的最大化,促进地区和全球共同发展。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强全球发展能力

  全球发展治理根植于国家治理,以国家治理为基础和支撑。部分国家治理失效产生的发展问题或外溢扩散为全球问题,或导致解决发展问题的全球合力内化失败,使得全球发展治理更加艰难。近年来,恐怖主义蔓延、极端贫困加重等世界性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治理失败,或是由于部分发达国家治理失效削弱了全球良性发展基础。中国通过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有效解决国内发展矛盾的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管理一切”向“管得好”转变,以政府治理现代化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国家良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化解利益矛盾。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全球经济治理、贫困治理、反腐合作等领域的中国经验,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加强反贫困国际交流合作,分享中国发展经验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成为目前最成功的非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脱贫减贫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开辟了全球发展治理的光明前景。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并从多方面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共同治理全球发展赤字。尊重其他国家选择的不同发展道路,不“输出”中国模式,也不要求他国“复制”中国做法,而是同世界各国人民和各国政党开展对话和交流合作,通过举办论坛、博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与谋求发展的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理念和贫困治理经验。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减贫领域,成立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举办中国扶贫国际论坛,通过建立国际减贫培训体系、国际减贫交流活动,已经培训来自10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减贫工作者,为非洲和拉美地区的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减贫脱贫经验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研究范例,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纵览古今、环顾全球,贫困始终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立己达人,兼济天下。中国的脱贫攻坚奇迹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为实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也给渴望摆脱贫困的各国人民以坚定信心、强劲动力。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将一如既往携手世界各国致力于消除贫困,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