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梅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出身在书香门第的我,少年时代沉浸在《论语》《资治通鉴》等经史子集中,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会和瓶瓶罐罐的药物打交道。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开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走过大半辈子,我最深的感受是,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扪心自问,才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这是谢毓元院士在其著作《我的科学生涯》中的一段独白。
记者3月29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谢毓元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谢毓元始终以科技报国为己任,他曾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卓越成就。
1991年,谢毓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药物研究所供图
谢毓元一生热爱科学事业,在药海求索。他曾说,“研究的工作总归是漫长而枯燥的,但别人看来辛苦的事情,只要自己乐在其中,苦是完全不觉得的。”
在科研生涯早期,谢毓元主要跟随赵承嘏先生从事中草药的提取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
1953年,为解决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酒石酸锑钾毒性问题,他和丁光生、梁猷毅等研究人员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对砷、铅、铜等重金属中毒后的解毒有极好的效果,该药在抢救砒霜中毒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很多中毒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1991年该药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作为小儿铅中毒治疗药物,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1961年留学归国后,他将研究重心转至天然产物化学,先后完成了灰黄霉素的全合成、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及全合成、甘草查尔酮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等。其中,莲心碱及甘草查尔酮的研究作为“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研究——十二种新有效成分的发现”成果的组成部分,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66年,他接受国家任务,从事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他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239、钍-234、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于1980年获国防技术重大成果三等奖,同时还实现了价格昂贵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该药被纳入1977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他的另一个首创放射性核素锶-90促排药物“酰膦钙钠”,于1983年被卫生部授予甲级成果奖(一等奖)。
之后,国家科研任务发生改变,谢毓元着力于将螯合剂研究应用于民用,先后进行了放射性核燃料铀的促排药物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均有良好的发现,他发明的“双酚氨酸”至今依然是放射性铀促排效果最好的化合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1995年产值达到一千万元。
科研工作的累累硕果,验证了谢毓元“为学之道,贵在勤奋;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戒骄戒躁,求博求深;锲而不舍,终能有成 ”的座右铭。

 科技报国,终生不悔!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毓元
科技报国,终生不悔!著名药物化学家谢毓元 高天厚土“寸草心”——记草业科学家任继周
高天厚土“寸草心”——记草业科学家任继周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 吕秀兰:让科研成果“落”在田间地头
吕秀兰:让科研成果“落”在田间地头 “油茶院士”傅廷栋:“农业科研就得围着农
“油茶院士”傅廷栋:“农业科研就得围着农 吴乃虎:基因工程技术的坚守者
吴乃虎:基因工程技术的坚守者 他为列车“大脑”保驾护航19年
他为列车“大脑”保驾护航19年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
孔子学院:践行《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东 武汉养老机构服务“重启”:老人可预
武汉养老机构服务“重启”:老人可预 成功登顶!他们把中国精神带到珠穆朗
成功登顶!他们把中国精神带到珠穆朗 凌晨的吉庆街和万松园路宵夜摊子摆出
凌晨的吉庆街和万松园路宵夜摊子摆出 光谷新地标!省科技馆新馆初展英姿
光谷新地标!省科技馆新馆初展英姿 通讯:“与病毒赛跑”——记中国援柬
通讯:“与病毒赛跑”——记中国援柬 践行公益善举、助力美好生活 黄其森
践行公益善举、助力美好生活 黄其森 纵论科技智能新机遇 2018北京城市副
纵论科技智能新机遇 2018北京城市副 标6发1,天猫国际拒不补发,律师:涉
标6发1,天猫国际拒不补发,律师: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