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在线 > 热点关注 > 科技 > 正文

培养基层卫生人才模式的构想

        2021-05-17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陈新

中国的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讲话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要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此次疫情突显出我国基层卫生人才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会议强调的“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与“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能为应对未来相关风险时,发挥这两类基层卫生人才主体队伍重要作用。

何以言此?笔者认为,防控与管理是降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的重要方式,这类任务由拥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基层卫生人才承担比较“接地气”。在疫情中健全了的公共卫生防控网络是“网底”,能“兜住”整个卫生系统;基层卫生人才则是“网点”,是公共卫生体系运作的主要参与者及公共卫生防控、预警和应急的主要执行者。因此,提升疫情防控及管理能力必须大力推进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

那么,什么样的队伍能担此大任?笔者认为,优秀基层卫生人才应该同时拥有专业的公共卫生及全科医学知识水平与能力,这样既提升了其工作内容的宽度与深度,又增强了其对于公共卫生防控与管理的操作性和有效性。

为此,我们对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建议。

首先,探索订单定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的基层卫生人才应同时拥有全科医学及公共卫生专业知识与能力水平并广泛而平均地分布于城市的所有地区,形成拥有复合医学能力水平的医学人才的全覆盖,从根本上全方位满足基层卫生资源需求。教育与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协助高校进行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应用复合型”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快速有效地解决社会对优质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各省市医学院校应联合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防控部门,根据需求及现有基层卫生资源状况,设计一套专业化、体系化的 “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定向培养复合型卫生人才。

其次,探索整合一体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医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呈现一定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共2大门类,12个一级学科可授予“医学学位”,此现象弱化了医学生知识获取的可及性及医生专业能力水平的同质性。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医生拥有公共卫生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被着重提出,公共卫生人才的定义与培养方式也需做出改变,临床的理论实践必须在公共卫生学科的改革中加强。

医学学科的设置应该满足社会整体卫生需求,遵循“整合一体”的模式,将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共同置入临床医学之内二级“专业学科”并加以重新定义,从而使卫生人才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基层。

最后,探索互补融合共建式人才培养模式。

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学总体应分为3类人才:一是通过传统医学体系培养,拥有扎实临床能力并经过“多学科”规范化培训的执业全科医生;二是通过传统医学体系培养,拥有扎实临床能力并经过“公共卫生”规范化培训的执业公共卫生医生;三是以健康卫生领域为基础背景学科为主,其他各学科领域背景为补充,通过研究生阶段公共卫生专业学习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士。

执业全科医生的能力在于临床与个体;执业公共卫生医生的能力在于临床与群体;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能力在于群体与技能。三者的学科能力侧重点不同,共同构成基层卫生人才体系的框架。

建议在国家层面创建此三类人才互补融合的整体构架,共同服务基层公共卫生的防控与管理。同时,国家或地方可以设立公共卫生行政学院,鼓励基层卫生人才前往深造,助其在公共卫生防控期间完善规划、在公共卫生应急时期正确决策,使其形成国家卫生体系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地方卫生政策多角度观察的能力,基层卫生措施多形式落实的能力。分类人才共建后,达到互补、互融与共通。

(作者系法国国家公共卫生委员会公共卫生主管、上海健康医学院中欧合作交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