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武汉在线 > 生活资讯 > 访谈 > 正文

长江日报刊发张小平文章《新时代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

        2021-12-08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网络

分享到:

12月8日,在“求知”版刊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小平文章《新时代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文中指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
  全文如下——
  新时代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张小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全新的重大判断,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赋予鲜活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新时代所实现的创新。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吸收民本理念之精华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核心理念。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为贵”等民本思想,汉唐时期续有“民者,万世之本”“君依于民,国依于民”的原则,直到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将民本思想与中国的独立自强联系起来。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质变。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赋予人民群众真正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脱贫、振兴乡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是对中华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升华,赋予了强烈的时代意蕴。
  生态文明思想赋予“天人合一”新的时代内涵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天人关系最有价值的思想精华。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家提出“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明于天人之分”等思想,强调人的行为要顺应天道,二者相互影响达至和谐。“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天人协调的积极因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在自然中负有保护环境的主体责任,要尊重自然,尊重天道之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说明生态环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说明自然资源的珍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也是“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原因,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包含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内容。
  生态文明思想揭示了生态环境不只是自然财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传统生态文化只着重于生态环境保护思想不同,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从而赋予“天人合一”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让“政者正也”执政理念焕发新活力
  “政者正也”的思想精华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涵。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政者,正也”“治国先治吏”“知行合一”等治国理政思想。这些思想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贯穿中国历史的重要执政理念。